自利行动指南
2016-10-21

最近有一点领悟,自认为是人生智慧级别的,在此留个备忘。

那就是:

如何让自己多做该做的事,少做不该做的事?

为了解答这个疑问,接下来就要接着问:

哪些事该做,哪些事不该做?评判标准是什么?

答:

对今后有用的,就是该做的。

哪些是对今后有用的,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了。生活中常做的事其实并不多,完全可以穷举。随便举几个:

  1. 睡觉:该做。累的时候马上睡觉,及时恢复意志力和免疫力。
  2. 健身:该做。运动让人长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。
  3. 整理物品:这个也许有异议,我用数据库来做个类比,处理掉不要的东西,相当于给数据库清理冗余数据,整理和收纳则相当于给数据库建索引,可大大提高查找速度。所以结论是:该做。
  4. 看电视、读小说、玩游戏:不该做。这些东西设计的目的就是吸走你的注意力和时间,少数例外,但比例奇低。
  5. 陪家人:该做。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,而且需要积累。
  6. 社交:该做。对未来有用,且需要积累。
  7. 练习某项技能:该做。刻意练习是提升技能的最好方法。进步可以累积,甚至达到类似复利那样的效果。

对今后有用的该做的事,又分为两种:一种是可积累的,一种是不可积累的。对于可积累的,比如刻意练习某项技能,长期受益,所以要认真去做力求效果最佳。对于不可积累的,例如整理物品,属于维护类的工作,尽量少占用资源,用最少的时间完成。

有了「是否可积累」这个判断准则,就可以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一些让人挠头的问题。比如:该不该做饭?

回答之前问自己,做这件事效果是否可积累?如果你是想练习自己的厨艺,就属于可积累的,自然该做。但如果你只想填饱肚子,为何不叫个外卖?如果只是想吃顿好吃的,就叫一个好吃的外卖。想吃健康点的,就叫一个健康的外卖。不要被习惯绑架,更不要被别人的习惯绑架。

在很多事情上,我们竟然不知道可以有选择,于是被强大的惯性牵着走,浑浑噩噩地做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,可不就没有时间花在对未来有用的事情上了。反之,把时间花在对的地方,也自然就没时间花在错的地方了。所以不光要对「错」敏感,更要对「对」敏感。做一件事之前、做这件事的时候,以及做完这件事以后,都可以拿「是否可积累」这把标尺去衡量。

以上所说的,都是人在以自利为目的这个大前提下,如果是利他就不必讲太多套路了。人日常所做的事大部分都完全出于自利,所以经常对照一下结果与目标,问问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,是不是跑偏了。

END